</p>
“大人是说...家父,有可能是被冤枉的?”</p>
</p>
他不可置信地问道。</p>
</p>
“不,我并未说他有冤情。”</p>
</p>
包拯当即否定,他为人严谨,自然不可能下此定论。</p>
</p>
“那大人所说的疑点是?”</p>
</p>
张本煜迫切追问道,他对当年之案的详细情形并不知晓。</p>
</p>
但是既然堂堂探圣包拯包青天,能说出这等话,那么就决不会是无中生有来安慰他的,必定是当真有蹊跷之处!</p>
</p>
包拯却摇头不语</p>
</p>
狄仁杰替他解释道:</p>
</p>
“大人的意思是,他觉得此案尚有疑点,因为令尊的动机始终不曾查明...”</p>
</p>
“远远未到可结案之时,可惜当时京城内民愤滔天,为平息民怒,当是负责此案的官员匆匆结案,将令尊当街处死。”</p>
</p>
“不能不说...是草率了些。不过此案却是铁证如山,应是...未曾冤枉令尊吧。”</p>
</p>
“是何证据?”</p>
</p>
张本煜又问道。</p>
</p>
“是一封...令尊通敌卖国的信。”</p>
</p>
“信中...”</p>
</p>
张本煜追问。</p>
</p>
包拯轻咳几声,以目光示意狄仁杰。</p>
</p>
狄仁杰会意,暗悔自已一时想起过去有些感慨,说得太多,便朝张本煜笑道:</p>
</p>
“事隔多年,我也记不清了。”</p>
</p>
这等敷衍之词,张本煜自然听得出来。</p>
</p>
但他并非不通情理之人,包拯和狄仁杰不说尽,定是有许多隐情。</p>
</p>
加上面前二人与爹爹毫无交情,今日初见,狄仁杰能对他说这么多,已是待他已是不薄。</p>
</p>
他也不愿强人所难,想到自已还要在六扇门中住些时日,再慢慢想法了打听不迟,便起身谢过,告辞离去。</p>
</p>
书房之中,唯剩包拯与狄仁杰二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