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书屋 > 穿越小说 > 风雨大宋 > 第111章 铁甲

第111章 铁甲(1 / 2)

离了营区,四人传看着几份《柏亭监》报,都觉得有意思得很。上面一般最先开始,是几篇朝廷政令和铁监衙门的地方布告,后面多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趣事,除了注明作者名字还注有职业。大部分都是铁监工人所写,也有一部分主管官吏。这些小文章全用俗语,极其浅显,对这四人来说,没什么文学美感可言。胜在都是真人真事,极富生活气息,可以由此了解铁监的生活。

最后面,一般都是几篇实用文章。有研究人员怎么攻克技术难题的,有一线工人怎么提高生产效率的,也有管理人员怎么改进工作方法的,甚至还有农民谈种地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篇幅介绍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对于真正的技术问题,则一笔带过,只让人知道有这么回事。

其中显眼的位置,则有一些产品介绍。比如铁监的各种农具,列出参数,提高效率多少,卖多少价钱,其实就是广告。除了农具之外,还有各种生活用品,甚至还有某种品牌的糕点、哪家产的酱油,乱七八糟应有尽有。一张小报,包罗万象,看了对铁监就有个大致认识。

作为地方官,四人都是从基层州县升上来的,从报里能看到鲜活的生活。民间自有文化,从古至今一直都没有断绝过。不过形诸于文字,多是谚语、浅显韵文之类,像这种通篇大白话的文章,倒是少见得很。明显这也不是教化的内容,几人只是看个热闹。

这并没有什么不好,铁监无非是把以前街边白壁上的内容印到报纸上,丰富细致许多。这样做的基础是百姓识字率高,一般地方州学县学都没有普及,想学也学不来。

天色还早,杜中宵带着四人,进了铁监。工厂是铁监最大的特色,这才是他们参观的重点。

跟在几辆运矿石的轨道车后边,杜中宵带着众人,到了一座新建的冶铁高炉的厂房。

一进大门,看见前边顶部伸出房外的高炉,几人都赞一声。随着蒸汽机的使用,鼓风和运输物力都由机器代替了人力,新建的高炉比最先建的高大了许多。这一座高炉,每日产铁比最先建的那一座多了十倍不止,用的人力却相差不多,代表铁监新的生产力水平。

此时正是春天,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候,场房里却热气逼人,不一会汗就流了下来。

不大一会,就见瀑布一样的铁水从高炉里出来,被运到旁边的炼钢炉里,欧阳修叹道“冶铁炉我也见得多了,一日数炉,所得不过几千斤。这般冶铁法,如江河奔涌,连绵不绝倒是第一次见。”

一边的宋祁道“怎么,其他地方不是这样冶铁么?”

欧阳修道“数年前我安抚河东,在那里见过许多冶铁的地方,哪有如此壮观!”

晏殊为官数十年,除了在京城做官,州县多是离开封府不远的地方,对基层最不熟悉。听了欧阳修的话,忙问他一般民间是如何冶铁的。

欧阳修略介绍了一番,问杜中宵“运判,这样一座炉子,一日可出多少铁?”

杜中宵道“日夜不停,约摸三四十万斤吧。”

欧阳修听了,不由目瞪口呆,一时说不出话来。

其余几人见了,急忙问道“永叔,民间一般冶铁,一日可出几万斤?”

欧阳修苦笑道“几万斤?民间一般冶炉,一日只得几千斤。一两万斤,已是罕见大炉。”

几人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都在心里暗算。这一座炉子,一日出铁几十万斤,相当于民间最大炉子几十座。按一年生产十个月,便是近亿斤,远超朝廷铁课。这是什么样的效率?全部卖出去,可以卖多少钱?看那里的样子,铁就像不断的河水一样流出来,几乎不停歇。怪不得,杜中宵会说,钢铁卖不出去就像是泥土一样。新铁源源不断地出来,可不就是如此。

此时冶炼钢铁已经全部使用蒸汽机动力,淘汰了人力。一台蒸汽机,在高炉那里,同时带动运输物料和鼓风。另一边,则是另一台蒸汽机,带动锻锤和轧辊等等。机器轰鸣,并没有几个人在这里。

看了好一会,晏殊才问道“运判,现在铁监里有几座炉子?一年可以冶多少铁?”

杜中宵道“炉子大小不一,这是最大的一座,共有十二座炉子,每年冶铁过六亿斤。现在铁监的冶炉已经过多,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会扒掉几座,只剩五座大炉即可。”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