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少诚刚刚考进实学馆,中法战争就爆发了。
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
中法战争是从年月的山西之战为始的。
法国的军事行动首个目标确定为山西。
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
法军于日发起攻势,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但是中法军事力量悬殊太大,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仅仅用了两日便占领山西。
两个月后,米乐代替孤拔成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北宁,筹划给中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
当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
清廷前线全军败退!
慈禧全面改组军机处,趁此机会将当时掌权的恭亲王奕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
庆亲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为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生父)所控。
慈禧遂授权先后派李鸿章和曾国荃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
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
法国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胁迫中国接受法国条件,一方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势,占领这些口岸。
十月的一天凌晨,孤拔趁清廷海军不备突然发起攻势,仅用了四十分钟,南洋水师全数被击毁了!
十天以后,法军退兵。
当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
他得知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面横跨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
月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
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
法军陷入困境。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
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总理儒尔·费里引咎辞职。
但是法国立刻又向越南法军支付五千万法郎,国内舆论一片要向清国宣战之声。
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
次年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部下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
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发了停战诏令。
年月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进行谈判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越南,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是取得胜利的,但由于清统治者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其次,清政府之所以对法议和,客观上也是因为英美等国的态度。
他们担心中国一旦取得对法战争的全面胜利,就会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决心,清政府也可能不再如以前那样驯服了,而且危及自己在华的侵略利益。
英外交大臣就曾说"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都会对欧洲人发生严重后果。"因此,他们极力施加影响,迫使清政府尽快对法妥协。
后来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
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
虽然说中法战争中中方与法方各有伤亡,但是冯子材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胜利和失败的结果是一样的,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承认法方的侵略合理。
这就是弱国无外交。
鉴于中法战争的挫败,慈禧废去了清流派的权势和地位,换成了以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生父)为着的内阁,醇亲王一方面是无能,另一方面怕慈禧怀疑他父子齐心会夺取政权,所以就不敢肆意妄为,所有大小事务均上报慈禧,由老佛爷亲自下诏令方可执行。
这正中慈禧下怀,也正是慈禧本次撤换内阁军机大臣的主要目的。
战后,清政府进一步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乃加紧建立北洋舰队,并于台湾设省,开始大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