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派又是个什么派系,有什么代表人物呢?
他们和洋务派、顽固派有何不同呢?
原来这晚清清流派是晚清光绪年间统治阶级内部的派别之一。
大约形成于世纪年代,当时军机大臣李鸿藻因为军机处的洋务派占了多数,深感力单势孤,于是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在自己周围,以壮声势,这些人以经世匡时为己任,时有"清流党"之称。
清流派曾繁衍为前后两代。
前清流多为北方人,提倡清理弊政、肃整纲纪和兴修水利,尤主张坚决抵抗外国侵略。
主要有翰林院侍讲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编修黄体芳、宝廷,以及御史邓承修等,其中以张之洞、张佩纶二人最为驰名。
后清流主要表现为开明爱国的集团。
后清流主要代表人物是翁同龢,他是光绪帝师傅,而志锐为光绪帝爱妃珍妃兄长,文廷式为珍妃师傅,二人也是后清流的主要干将,因此该派属于帝党的一部分。
适值清军在前线溃败,慈禧太后震怒,同醇亲王奕譞合作,以"委靡因循"的罪名,将以奕为首的军机大臣全部罢黜,停奕亲王双俸,命他家居养疾。
李鸿藻降二级调用,翁同龢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处,仍在毓庆宫行走。
至此,清流派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而新内阁中的奕劻、奕譞、世铎的行政能力远不如奕,所以时人把这次内阁机构的大换班比喻为易内阁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
驽马即笨马,柴胡是比芦苇价高的一味中药,以讽刺这些新进王公的庸懦。新军机处的成员,在识见、威望、能力和人品上,与原军机处相比,相差甚远。
他们是一些不谙国际事务、不懂国内政情的官僚,新军机处的特点是对太后惟命是从。
所以,"甲申易枢"后,慈禧太后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实际标志着她专权统治的确立。
中法战争中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名臣之一张之洞。
当时法军对基隆的攻势,意味着中法战争扩大到越南之外,中国沿海各地都在法国的军舰威胁之下。
两广总督张之洞发布《严禁汉奸示》,警告华人不得帮助法军“倘有私泄军情,造谣惑众,并串诱引水,私导法船进口及接济粮食、油水、煤炭等物,一经查出,即按谋叛已成律,除本犯尽法惩办外,定将亲属一并连坐,决不姑宽。”
当时的港澳华人几乎都有亲属在广东老家,两广总督的警告对他们具有很大威慑力。
马江之役中,法国的军舰不宣而战,向我马尾海军、船厂发动突然袭击,一小时之内,艘中舰被击沉,船厂大半被毁,中方死伤数千人。
这个时候,香港与中国沿海主要城市之间的电报网已经建成,法军行为很快传播到香港,香港华人对此极为愤慨。
张之洞立即发布《悬赏示》,表示对华人“沉毁法人铁船、木船、洋舢板者”按功劳行赏。
不到一个月,张之洞又刊发《谕沿海居民出洋华人立功优奖示》“由外洋驰赴越南、闽、粤海面袭击法船,使其前后受敌。或佯受法人雇募,充当兵勇,便中毁其船械,焚其装备。
或充作工匠,为之修理船只则坏其机器,为之带水引路则引入礁浅绝地。或卖与饮食用物,则置放毒物,令其自毙。
或受雇探信则颠倒真伪,误其所往。
或探其狡谋,泄其虚实,一一报知官军。
果有成功,验明凭据,除按赏格给赏外,仍当会同沿海督抚大臣奏明朝廷,奖以不次之官……”
他号召“沿海居民、出洋华人”对法军施加不同形式的袭击与抵抗,实际主要面向香港华人。
当时,其他口岸的普通华人还不具备抵抗法军的条件,香港例外,原因是法军高度依赖香港作为修船与给养补充基地。
紧接着,张之洞又发布《禁汉奸受雇当兵及为法人修船示》
张之洞告示对香港局势产生了直接影响。
香港四家华文报纸《循环日报》、《华字日报》、《维新日报》、《中外新报》都刊登了张之洞告示。
华人受到内地官方鼓励,认定与法国人作对是正义行动,大有跃跃欲试之势。
港英当局则大为恐慌。
张之洞号召华人在食物中下毒毒杀法国人,使英国人联想起年的“毒面包案”,认为此行为属于犯罪。
为此,港英当局起诉这四家中文报纸,罪名是“煽动谋杀。”
这项检控未能熄灭香港华人的反法情绪,反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