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愿意活,你们就去求蔡瑁投降于我,我可以放你们一马,如果你们想死,那就继续顽强抵抗,等我的大军送你们上路!”
刘争没有和这些人说太多的废话,上来就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就是要蔡瑁,只要蔡瑁投降,阿门剩下的这些人就可以活着,如果蔡瑁不投降,那就一起死。
简单明了,刘争根本不问蔡瑁的意思,而是问那些附庸在蔡瑁身边的人。
这比直接问蔡瑁可有意思多了。
直接问蔡瑁,蔡瑁或许会顾及自己的脸面,又是心血来潮做一回有骨气的人,不选择投降刘争,毕竟他总不能接二连三的降于刘争吧,上次投降已经丢了脸了,再丢一次可真的是让蔡瑁无地自容啊。
可现在刘争不问他,把他是否投降的决定权,丢给了蔡瑁身边的那些人。
这就把问题抛开了,刘争知道,那些附庸在蔡瑁身边的人,都不想死,没有人想死,特别是在知道了襄阳还没有沦陷的时候,张允,蒯越等人都想要活着离开,至少不想马上在这里被杀,这样死的毫无作为。
所以他们肯定会力求说服蔡瑁投降,这就不是蔡瑁想不想投降的问题了,而是张允和蒯越等人会说服他投降,甚至逼迫蔡瑁投降,这样的投降不会让蔡瑁有任何的心里负罪感,甚至还有一种是我救了大家的使命感。
果然,在刘争的话说完之后,对面的敌军就开始骚动了,没有人愿意死,特别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死。
虽说军人战死沙场是光荣,可是如果能活着,比一切都要好。
死也要选择在什么时候死,在前去支援襄阳的道路上死去,刘表不会感谢他们,甚至还会怪罪于他们行军不利,死去比活着更痛苦。
所以张允第一个就站出来,劝说蔡瑁投降了。
“蔡瑁将军,听见了吗,那刘争愿意放过我们,投降吧,还想啥啊。”
张允说的比较直接,并且语气有些急促,就是想要尽快把这件事情敲定,不然他一直担惊受怕的在这里也是一种煎熬。
蔡瑁扭头看了一眼张允,并没有说话,张允不是蔡瑁,并不能够理解蔡瑁心里的苦。
但是蔡瑁自己知道,刘争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如果蔡瑁投降,这辈子怕是就要跟着刘争走了,现在的刘争,已经不是当初的刘争了。
当初的刘争不会是黄巾小卒,不起眼,没有人会想到,这样的一个黄巾小卒能够搅起天下风云,坐拥三州之地。
就算是蔡瑁投降给当时的刘争,也顶多就是大意失荆州,毕竟马有失蹄时,别人也不会太在意。
但是现在的蔡瑁如果投降刘争,那身上就会被钉上反贼的名头,这一辈子也将跟着刘争,在刘争的麾下办事了。
对于在刘争手下办事,其实蔡瑁倒是并没有太多的排斥,在见到自己妹妹的时候,蔡瑁就对刘争的怨气减少了很多。
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在襄阳的蔡家。
一旦他选择投靠刘争,那么襄阳的蔡家必定一蹶不振。被刘表所打压。
可张允和蒯越等人又哪里会管什么蔡家啊,他们只管自己的小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