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喜欢端着碗,在左邻右舍串门一样。
很接地气。
充满着人间烟火。
小面在这一集中占据着很小的篇幅。
重头戏还是在山城火锅上。
许放、许海福、许晓柔、白雨萱,四人作为美食侦探。他们选了山城最有名的“老城火锅”。
这家火锅店据说是山城最早的火锅了,开在老城区。老板很有性格,开门随缘。想开门的时候开门,想休息的时候关门。
门面是人家自己的。
有时候一个星期都不开门一天。
许放他们为了拍这一期,可是蹲守了三天,才蹲到他开门的。
即便这样!
这家火锅店的生意依然火爆到爆炸。
运气不好,排队就得排好几个小时。
许放他们有节目组特权,这才不至于一直苦哈哈等在外面。
“山城又俗称雾都,气候潮湿,为了驱寒去湿,纤夫、农夫等体力劳动者,就地取材,在几块石头上搭成的灶上燃起火来,架起瓦罐,烧沸开水,将大把的辣椒、花椒等放入沸水中。将食物烫熟之后食用……”
“这就是火锅的雏形。”
“几千年形成的饮食习惯,跟随着历史的发展潮流,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山城火锅。”
在节目中,老爸许海福将火锅的起源来历说得头头是道。
他来担任解说、“旁白”简直再好不过了。
在火锅桌上,许海福、许放四人聊着天,点着菜,等着火锅锅底端上来,打上火,在麻辣鲜香热烈的氛围中,吃着、聊着。
古老与现代在山城交相辉映。
徜徉其中,仿佛穿越时空。火锅则像活化石,承载了几百年来,这里独有的码头文化。
许海福似乎是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山城火锅是他这生最爱。
“山城人吃火锅啊,讲究吃猪牛鸭的边角余料,比如猪脑花,牛的毛肚,鸭肠,鸭血、腰花、鸡胗等。”
“所有这些都证明了,驰名的山城火锅,起源于穷苦的码头文化。”
“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东西,形成了如今山城火锅独有的风味。”
“山城火锅的蘸料非常独特。为了不让锅里滚烫的牛油烫了嘴,也为了取出火锅的燥火,山城人用香油作为蘸料,因为调味料都添加到了火锅里,所以香油里只需要放一点蒜蓉就可以了。”
“以冷香油对抗滚烫的红油,既以毒攻毒起到降温的作用,使刚捞出来的美味看着滚烫,实际并不伤人。又将香油的芝麻香味再次掺入其中,让食物的香味再上一个台阶。”
滚烫的火锅在节目画面中跳动着。
快子上夹着鸭肠“七上八下”。
滚烫的汽雾中,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火锅的香辣味。
红红的浓汤沸腾着。
许放等人在吃火锅的过程中,似乎也变得更加热烈奔放。
难怪山城的妹子都这么辣……
吃火锅的时候许海福聊到了家,他说火锅是一家人、一群人一起吃的。把家里的小孩、老人、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吃一顿的火锅,聊聊天,问长问短,感觉这种方式和氛围很快乐,很幸福。喝喝酒,聊聊天,开开心心。
华夏人的美食,和家人、朋友是分不开的。
在华夏,
不存在孤独的美食家。
因为华夏的饮食文化中,大家一起吃,美食才会有他应有的味道。
“我为什么要在大晚上看这个。”
“手里的外卖顿时就不香了。”
“想家!
想回去吃火锅。”
“现在想一起出去吃火锅……”
很多人都说想家了。
无论是蓉城人还是山城人,抑或是其他城市的人,都说想家了,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味道……
墨雪、辛然看到山城火锅的时候,两个人顿时就嫌弃他们准备好的零食了。
辛然:“今天的薯片一点都不香呢?”
墨雪:“我也觉得……要不我们点一个火锅外卖吧?”
辛然:“火锅外卖吃不尽兴!我们现在出去吃。”
墨雪:“可是现在都晚上十点了。”
辛然:“十点才是夜生活的开始嘛……先吃火锅,然后去路边摊……不撑不归。”
墨雪:“好!”
然后二人就顶着夜色,出门去找“山城火锅”。虽然吃不到在山城原汁原味的火锅。但有那个意思就是了。
《舌尖第一集播出后,反响比预想中要好。
据很多麻辣烫、火锅的店家反应,外卖和堂食在当天比平时翻了一倍。
大家都被《舌尖勾起了食欲。
在网络上,麻辣烫、火锅、《舌尖都冲上了热搜。
与此同时,
“想家”、“故乡”、“家乡的味道”也成为了热搜词汇。
很多人都在家乡的味道下面,留下自己记忆中,家乡的美食,记忆中的味道。
满满的思念在网络间蔓延。
“如果家乡可以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我愿意留在家乡。”
“谁愿意背井离乡啊?都是为了讨生活。”
“回不去的故乡!”
“家成了一年回去呆几天的站点……在外漂泊才是打工人的主旋律”
“家乡大概就是用来思念的吧?”
许放也没想到,一档美食节目,竟然会让“故乡”、“思乡”冲上热搜,成为热门话题。
翻看着网友们的评论。
许放发现,大家都是想念和热爱家乡的,只是迫于无奈,也家人分离……很多人的妻子孩子在老家,自己在外挣钱养家。
有人说出来的时候孩子才三个月。
回去的时候都会叫妈妈了。
但看到自己,却依然很陌生……不那么亲近。
看着看着,许放忽然想到了一首歌。
《故乡。
“我是永远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
你是茫茫人海之中我的女人
在异乡的路上每一个寒冷的夜晚
这思念它如刀让我伤痛
……”
……
……
求月票、推荐票、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