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册封,名满京华。
翌日,白饵便搬进了凤舞殿,凤舞殿离天盛宫十分近,准确来说,离风华殿十分近,其中只不过是隔了一道宫墙。
一切虽看似巧合,却不那么巧合。
这一天的鸾镜非常忙,忙着帮东西,忙着安排宫女,一刻也没停歇过,不过那张脸上很有笑容,打进宫到现在就没像今天这样高兴过。
要知道,这一天,她不知盼了多久,就连吃饭睡觉都在盼。
而白饵对这些琐事没有过问一句,从一大早开始便到风华殿请柬去了。
老太妃虽薨逝了,但这并不意味此事再无转圜之地。
老太妃既答应了要入朝,其心昭昭,日月可鉴,今一朝薨逝,定然要震惊朝野,届时无人不问一句,老太妃的真正死因?
此时,世人便不得不认清一个真相:老太妃是为了入朝力抗朝臣才下的山,才遭了意外。
这何尝不是功德无量之事?
其子镇西王,膝下八子皆因守护国土接连逝世,而今她自己为了国之安康,也英勇献身。
昔日奇奇木嫃也好,嫊珍也好,必然值得百姓去缅怀,去悼念,无人不敬她,仰她。
这个时候,集思广益,以老太妃的笔迹与口吻,著一份表山河书,是为老太妃生前留下的意志。
故人已去,世人虽难再知晓老太妃的思路,但这份假的表山河书,却代表着君主,代表着臣子,既承载着老太妃入朝与群臣抗理的决心,也承载着朝野内外那些与君主站成一线打破种族歧视、维护两国和平的声音。
镇西王长子,黎桑瑾桓,尚有一遗腹子,有名黎桑怀弼,今年过十八,是为老太妃长孙,由他入朝,托出这份表山河书,定无人敢唏嘘。
漠沧无痕引谏之后,旋即召季青云等大学士至秘阁共同起草这份表山河书,半日之后,表山河书初成,唯一难题是,由何人起笔,临摹老太妃生前字迹,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几位公公从翰林院寻来诸多老太妃生前遗作,以便短时间内临摹,包括漠沧无痕在内等人纷纷试过之后,笔锋终归是差了几分神韵。
临时从宫外请来了当时名震秦淮的三大书法家——“舒璜、赵兆、淮南”,结果仍旧不尽如人意。
眼看,距开朝还有不到一个时辰,在众人犯难之际,季青云之母徐氏请柬。
秘阁之中,徐氏手提狼毫,笔力千金,将那表山河书一气呵成,众人观之,无不震惊。
那笔迹,不仅将老太妃生前的笔迹描摹得入木三分,而且将老太妃当时著写表山河书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徐氏书完,早已哭成泪人,话未多说,便乘马车而去。
相伴一程的是白饵,一路上徐夫人虽只字未吐,但她却能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自责与愧疚。
老太妃本能留在寺中颐养天年,倘若那日不是她托儿到君主面前献策,引出老太妃下山力挽狂澜,老太妃便不会横遭不测。
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马车中,白饵紧紧地拢着徐夫人,目中格外平静,车轮滚滚向前,不断驶向聚龙城门。
耳听开朝的钟声接连敲响,白鸟振翅飞过苍穹,想象着此时年少的黎桑怀弼,身披缟素,手呈着那份沉甸甸的表山河书一步步进入金殿,从文武百官之中穿行而过……
想象着,那书中所著,口中所诉,一句比一句还要激昂,还要振聋发聩!
那些原本做好斥政的朝臣,是否会低下昔日高昂的头颅,不再作声呢?
老太妃若在天有灵,听到那些声音,也该欣慰了。
……
廑王府,重黎大殿。
憎恨焚了心,火焰烧遍全身,开始在整个大殿蔓延,却无人敢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