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知道自己的情绪很不对劲,可他无法控制暴躁让自己冷静下来。
“为今之计只有缓缓图之。”袁乔自认是一个很广博见闻的人,书亦是读了不少,脑海中对于怎么攻打一座坚城有的是办法。他希望的是桓温能够冷静对待,建议道:“投石车猛砸一处,或是堆土形成高度压制。”
新蔡这一场城池攻防战已经毫无疑问会演变成为一场烂仗,桓温深吸一口气点头。
汉军投石车的射程并不是夸张的远,最远射程也就是二百步左右,准头上面可以说是极差无比。
想要使用投石车只能是等待土堆被建立起来,介时再将投石车拉上去,要不然投石车还不到射击距离就会被新蔡守军的远程攻击武器覆盖。
稍微冷静下来的桓温不再无意义地让奴隶军去送死,全军弄来可以装载沙土的用具,由奴隶军冒着箭雨跑上去放下,周而复始地一再运土填高。
想要叠出一座或者多座高耸的土堆并不是那么容易,期间需要付出惨重的伤亡,亦是要耗时日久。
新蔡守军被褚裒严令不得出城而战,后面甚至是只留下唯一的一个城门,要不其余的城门都被堵死。非常明显,褚裒是要严防死守到南边的援军到来。
有汉军发现新蔡守城晋军的作为,汇报给桓温之后,他得知消息立刻被气笑了。
“若是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褚裒这种作为是自寻死路。”桓温发现自己有些控制不住怒意,攥紧了拳头扭头看向李匡:“让奴隶兵加快堆土速度,日夜不停地堆土1
汉军扫荡周边,每天都有大批的战俘被押运到新蔡城下,大股小股的战俘变成奴隶兵,桓温手底下的奴隶兵虽然是在消耗,可是总体来说奴隶兵的数量一直在增涨。
“吾就不信了1桓温痛恨乌龟壳,闷声道:“不计代价地布置,看那个老乌龟能躲多久1
褚裒并不知道自己的作为对桓温意味着什么,事实上他就是出自一种想要尽力自保才努力建造出一个乌龟壳,待在乌龟壳中期盼着援军的到来。他求存的本能误打误撞可以说是正确无比,至少包括他在内的那一批东晋小朝廷官员基本觉得正确,哪怕是有人有异议也会被无视掉。
新蔡的城池攻防战每天都在继续,汉军这边的奴隶兵冒着箭雨堆土垒高,甚至是有奴隶兵被强制挖地道。
认真而言,挖地道的攻城方式可不是那么好玩转,桓温让奴隶兵挖地道的直接后果是,天天有奴隶兵因为塌方被掩埋,连一条可以挖进城内的地道都没有。
想要挖地道需要对土木工程有足够的了解,如今懂得这个的大概只有“摸金校尉”,偏偏桓温手头上并没有相关的人才。他纯粹就是被逼急了什么都要试一试,死上几百数千奴隶兵什么的,才不会去在乎。
一直是到第五十八天,出现了第一座比城墙还高的土堆。那是用近三千人死亡代价换来的成果,桓温迫不及待让人安排运输投石车上去,连带车弩也是弄到土堆之上。
“强弩兵,对,强弩兵也要上1桓温的心情看上去好了一些,他说:“我们的劲弩射程本身就比晋军远,应该对城头守军进行压制,奴隶兵除了继续建造土堆之外,还要去城墙之下撒土堆高1
第一座比城墙还高的土堆出现,褚裒才再一次出现在城关。他震惊地看着眼前的土堆,首次发怒:“怎么会这样!?”
张弥立刻就皱眉,他算是一个倒霉蛋,别人还能时不时地去参加嗑药大会,被排挤的他只能是日夜待在城关进行防御。
汉军的奴隶兵在堆土,防御的守军就没有停止过发射箭矢,可杀掉一批就会再来一批,不是晋军不努力,纯粹就是汉军(奴隶兵)太拼命。
“才不到三个月1褚裒是用发怒来掩饰自己的恐惧,他抬手指着看不到后面是什么的高耸土堆吼:“第一座已经出现,是不是要让汉军对城墙进行压制,下一刻是不是应该等死!幸好老夫事先安排堵上城门,要不……哼1
张弥很想骂人,就是因为城门被堵上,要不怎么可能是只能射箭而不出去袭扰破坏。他对新蔡城的前途从来就没有看好过……错,是对褚裒指挥三郡之地的防御战一直都不抱什么信心。
一切只因为张弥清楚世家之间的互相吹捧是怎么回事,哪怕是一头猪经过造势也能成为所谓的大诗人、文豪……乃至于是名将。而过去很多所谓的名将没上战场还好,一旦上战场基本就是拉着麾下将士一块完蛋,可东晋小朝廷依然会继续为某个谁造势,一次又一次让军队被覆灭。
尽管内心不满和对前途没有丝毫的信心,张弥却没有打算和褚裒硬怼,他会像很多长江以南的土著世家子那样,既是默默忍受也是不得不忍受。
局势很快就出现新的变化,是汉军的强弩兵先上土堆与守城晋军对射……说对射其实也不是,该说是汉军强弩兵利用记得射程优势压着守城晋军一阵射,导致原本待在城关处观看的褚裒等人不得不下了城关。
新蔡城头守军被压制,汉军这边的奴隶兵总算不用冒着箭雨随时会送命。奴隶兵是热情高涨地不断运土,他们的小命有保障是一部分,另一个原因是干完活可以十天不用再上场,伙食上也会得到一些改善。
有松有驰才是治军之道,桓温没有光惨无人道地使用奴隶兵,完成任务的奴隶兵会得到善待,甚至是立有大功的奴隶兵也能晋升成为仆从军,奴隶兵会显得惨是局势的原因,不是制度问题。
有了第一座完成的土堆,很快就会有第二座、第三座,每一座比城墙高的土堆形成就预示着守城晋军的远程攻击的射程优势失去,渐渐有高耸土堆的地方除非是汉军的奴隶兵尝试攀梯攻城,要不根本就看不到守城晋军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