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去,完成。“事”:事情,从事。“遄()”:快,迅速。“已事遄往”:做事情应尽快去做。应办的事情尽快的办理,不可拖拖拉拉,要讲效益,自然不会造成损失。“征凶”:指不可征战。征战就会带来凶险的结果,一旦发生征战,就会出现凶灾之年。如果没有征战,国家财富不但不减损,而且会增加财富与实力。这就叫“弗损益之”。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本段还是比喻,这里的“三人行”与“一人行”是比喻事物的差异与统一。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本段是对“损”进一步的论述。“疾”:疾苦。“遄”:尽快。本段意思是:减少疾苦,让好事情尽快出现。即把不好的,坏的局面改变,让好的,喜庆的社会局面尽快出现。这是讲,什么是应该减少的,什么是不能减少的辩证道理。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本段是从“损”的另一面,是从对立的一面,即增益的一面来论述。
“朋”:钱币。“龟”:昂贵的宝物。“十朋之龟”象征财富很多。“克”:通刻,即苛刻。“违”:违反,邪恶。本段之意“有的人因增益而拥有了财富,只要不苛刻,不邪恶,是大吉的事情”。这是从“损”的另一面,即增益的一面来对比说明财富增加的道理。作者并不反对拥有财富,而倡导的是遵守财富之道。
“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本段是归结本篇的中心思想,不减损而增加了财富,没有过失,前途光明,长久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又会得到臣民的拥护。确实,无论小到个人,家庭;大到集团,国家。经济实力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这里的“得臣无家”,是说“得到臣民的拥护而忘掉个人小家私利。
本篇是围绕着“损”展开的论述,阐述了损上益下,用之于民的政治道理。对于百姓之事,即民生之事,减损是有益无害的事情;而对待祭祀之事,应避免浪费财物,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鲜明的立场与观点。作者关心的是民生,而反对的是祭祀与战争。恰恰作者的时代,诸侯国里所重视的是“祀与戎”。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进步思想。总之,本篇讲述的减损或增益都是有原则的,讲出了辩证道理。并指出那些拥有财富者,只要不苛刻,不做坏事,财富来的正当,拥有财富同样是大吉祥的事情。表明了一种思想,人人都可发家致富,只要不背离原则,不去做邪恶之事,拥有财富是好事情。本篇中心体现了“民本”思想,只有爱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这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