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仁慈是个褒义词,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慈不掌兵“,不要说帝王了,就是个普通人想要成功,杀伐果断都是必要的条件。
利益集团上蹿下跳,有恃无恐,反正皇帝仁慈不杀人,我还有什么好怕的!
像狄青、种世衡这样的事,放到汉武帝身上试试看!
咸平年间,真宗曾两度要朝臣讨论设置武举,但是在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之下,并未真正建立制度。
宋仁宗在大力提拔武人的同时,于天圣七年下令复行武举制度。
宋仁宗的设想很好,恢复已经停摆了百年的武举制度,使得武人有报效国家的途径,而且也十分希望武举能像科举一样,带动民间的习武之风,改善武人的社会地位。
可惜宋仁宗还是太年轻、太仁慈了,不知不觉间便被文官集团玩弄于股掌之中。
恢复武举是文官集团提出来的,说是忧心军事人才不足。
老百姓都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那是没安好心。文官集团好不容易压制了武将集团,难道突然间圣人附体了?
让我们来看看文官集团的骚操作吧。
富弼在景祐元年上书仁宗,指出当时的国家情势是“文既富矣,武未甚备”,一旦发生内乱或外患,都将导致极大的危机。
等到宋仁宗同意并恢复了武举,文官集团便开始强调制举中的武科或武举取士都无法录取到人才,由于当时“重文雅而轻武节”的风气(这股风气是谁带出来的?后面细说!),参与制举的现任官员无意于武职,制举的武科根本无人应考;而武举测验射箭与骑术的做法,只能挑选出优秀的士卒,也难以吸引才德之士。
宋仁宗一听,说得有道理啊,该怎么办呢?
文官集团指出既然现有的制度并无用处,解决之道在于朝廷在平时必须逐步培养军事人才,使国家能有足够的将帅随时应付变局。